執筆:中國經濟周刊主筆 郭 芳 商務部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副主任 蒲小雷
《2012年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報告》上市公司篇
上市公司財務最差的一年
中國經濟周刊與商務部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聯合發布的 《2012年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世界經濟正處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第二個谷底,我國經濟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2012年,中國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總體財務安全快速下降趨勢明顯,其下降量級和呈現的風險程度前所未見,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總體財務安全最差的一年。截至2012年10月,上市公司財務安全總指數為4776.67,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6個基點,同比下降幅度為13.7%,為10年來最低值和最大降幅。
2012年出現風險和高風險(ST和退市風險)的中國上市公司,占總體上市公司的28.12%,上市公司異常指標大量出現,總體財務安全狀況非常嚴峻,也反映了我國實體經濟總體財務安全狀況下滑嚴重。(見表1)
(一)財務安全全面下降
(1)20行業財務安全指數全面下降,房地產業為最。
截至2012年10月,實體經濟20個行業財務安全指數(Financialsecurityindex,簡稱FSI)同比全部呈現下降趨勢。其中,12個行業下降幅度超過10%,下降行業比例和降幅為近10年來最大(在2011年年報、2012年中報分析時,20個行業財務安全指數均為14個行業下降,尚有6個行業財務安全指數上升,同時,僅有一個行業同比降幅超過10%)。
其中,房地產業下降35.32%,為20個行業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二季度,房地產行業財務安全指數曾迅速攀升到5851.72點,同比上升了1739.42點,增幅42.30%,是近4年來最高的。但到第三季度,該行業的財務安全指數迅速下降到近4年的最低點。從該行業的財務安全指數的絕對值看,房地產行業財務安全指數只有其他行業指數的一半,也說明房地產行業企業面臨比其他行業企業大得多的財務風險。
除房地產行業外,降幅超過20%的行業還有:倉儲業同比下降27.97%;批發業同比下降26.37%;建筑行業同比下降24.47%;多種經營業同比下降21.62%;公共事業行業同比下降20.05%。(見表2)
(2)475家上市公司存重大財務風險,最優秀公司為0。
截至2012年10月,在1689家統計樣本中,存在較大或重大財務風險的上市公司(小于39分)475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28.06%;存在較大風險上市公司的比例比2011年年報分析時上升近5%;財務安全較為優秀企業僅為23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36%;最優秀企業(90分以上)數量為0。
在20個行業中,按存在較大財務風險的上市公司占行業全部上市公司比例排列,從高到低依次是:房地產業63.85%;建筑業55.56%;批發業52.94%;多種經營行業47.17%;運輸業31.67%;電信業30.77%。
按存在較低財務風險的上市公司占行業全部上市公司比例排列,從低到高依次是:采礦業8.7%;服務軟件業9.26%;醫藥行業11.02%。同時,較優秀上市公司(60分以上)在同行業占比較大的前三個行業為:醫藥行業63.56%;軟件服務業55.56%;運輸業51.67%,說明這三個行業的優秀公司最多。(見表3)
(二)五大風險警示
(1)3行業系統性風險已經顯現資產系數指標是反映企業資產與銷售規模關系的指標。從世界其他國家統計分析數據來看,當資產系數指標出現嚴重異常(資產規模遠高于銷售收入數倍),局部經濟甚至整體經濟極易出現系統性風險和經濟危機。日本、歐美等國家在出現經濟危機前,企業整體資產系數指標均出現嚴重異常。因此,該指標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經濟危機爆發幾率。
截至2012年三季度有3個行業上市公司資產系數指標出現重大異常。異常行業包括:房地產業資產系數指數3.12;倉儲業資產系數指數3.92,建筑業資產系數指數4.08。(見表4)
(2)6行業經常收支出現惡化
經常收支指標是企業經常性收入與經常性支出的綜合反映。經常收支指標惡化將對企業經營活動、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嚴重危及企業償債能力和持續經營,與企業財務風險和破產呈現強相關關系,是反映企業經營和財務風險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從日本和歐美國家數據看,當企業經常收支呈現較大負值或連續2~3年出現負值,如果沒有外部資金扶持,企業將在1~3年破產。(見表5)
(3)所有行業成本均呈現異常,唯房地產稍好。
成本指標是反映企業運營過程中單位成本和銷售收入合理程度的指標。當企業成本上升速度遠高于銷售收入上升速度,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嚴重腐蝕企業的獲利能力,并對企業的利潤和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嚴重影響。
截至2012年三季度我國20個行業上市公司的成本指標指數均呈現異常,在成本這一項,僅有房地產業成本指標指數表現稍好。
(4)8行業銀行借款使用效率低下
企業借款使用效率低下,說明企業借款未使用到正常的經營活動中,借款被用于彌補損失和無效活動。企業借款使用效率低下反映出實體經濟經營困難,銷售乏力,利息負擔沉重。同時,銀行貸款風險進一步加大,金融機構必須謹防相關行業企業出現借款本息償還風險和行業系統性金融風險。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借款指標出現異常的行業有:食品行業(借款效率指數4.9)、倉儲業(4.07)、零售業(4.47)、批發業(4.64)、住宿和餐飲業(4.74)、房地產業(4.71)、建筑業(4.75)、運輸業(4.0)等8個行業。(見表6)
(5)4行業上下游支付環節惡化
債權債務周轉指標是反映企業在銷售和采購環節的運營資金周轉狀況。債權債務周轉異常說明企業在運營周轉環節中資金出現異常波動,部分企業由于資金壓力巨大,償付債務速度明顯放緩,另一些企業出現大量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并影響該行業的上下游行業的資金狀況。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債權債務周轉指標存在較大或重大異常的行業有:房地產業債權債務周轉指數為3.12,降幅6.5%;多種經營行業債權債務周轉指數為5.09,降幅19.96%;電信業債權債務周轉指數為4.77,降幅23.8%;住宿和餐飲業債權債務周轉指數為4.35,降幅28.97%。
(三)政策建議
(1)應盡快設立我國實體經濟整體和行業“財務安全指數”監測體系
隨著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大,實體經濟整體和行業風險已經顯現。可以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經濟和金融風險都將增大。密切關注我國實體經濟風險,對實現我國經濟長久穩定健康發展意義重大。設立FSI指數體系無論對于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投資公司,還是企業來說,在經濟預測和商業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多年跟蹤統計,FSI指數與GDP具有高度相關性,其轉折點往往領先于GDP變化3個月至1年。FSI與行業整體財務安全趨勢高度相關,可以根據產業與GDP的關系,分析各產業發展趨勢及其變化,從而指導政府和行業更好地進行商宏觀調控。同時,金融機構和企業可利用FSI評估當前或未來經濟走勢和行業走勢,判斷微觀企業自身當前和未來的財務風險,從而確定經營管理策略。
從指標體系上,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設立實體經濟總體FSI、制造業等20個行業FSI預測指標、A股板塊FSI預測指標等。
(2)鑒于當前實體經濟的財務安全狀況不容樂觀,應繼續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實體經濟經營發展環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繼續快速增加,截止到9月末,已高達8.2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6.5%,高出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6.5個百分點,表明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狀況進一步加劇,市場信用風險已經很高。
盡管我國10月份PMI、PPI、進出口、發電量等指標明顯好轉,顯示經濟可能已經筑底回升,但從本報告揭示的情況看,當前實體經濟的財務安全狀況不容樂觀,需要繼續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應進一步加大金融改革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減輕企業稅負,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和營銷力度,提高質量和效益,防止實體經濟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3)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等應盡快開展風險評估和內控,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
目前各行業上市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部分行業系統性風險正在形成,因此金融機構應盡快開展信貸風險分析,對上市公司反映出的各項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和評估。上市公司應開展經營和財務風險分析及內查,從主要財務風險入手,深入研究企業存在問題和風險,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防止出現企業經營和財務危機。
(注:本報告的評估對象包括實體經濟的20個行業共計1689家上市公司,不包括金融行業。采用Themis純定量異常值信用評估模型,使用全部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公開財務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