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我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達到53個,創年內新高;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指數為100.26,漲幅同樣創年內新高。市場人士認為,房產市場復蘇明顯,預計明年將繼續保持量價齊升的狀態,但平穩發展仍是樓市的主基調。
□全國
超七成城市房價上漲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11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大幅反彈,達53個,比10月增加18個,比重擴大至76%,創下年內新高;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10個,比10月減少7個;持平的城市有7個,比10月減少11個。從價格漲幅看,已連續5個月穩步回調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指數,由10月0.06%的漲幅升至11月的0.26%,同樣創年內新高。從同比數據看,11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41個,比10月減少15個;持平的有4個,比10月增加2個;上漲的有25個,比10月增加13個。
11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全部上漲,漲幅全部高于10月。
>>解讀反彈探因三大原因導致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此次房價上漲城市數據創年內新高,與政策變化有關,十八大釋放了積極的經濟發展信號,且對樓市調控并沒有明確加碼的定義,購房者入市積極,導致房價反彈。此外,大多數房企前十個月就完成了銷售任務,因此臨近年底停止了價格優惠政策,上調價格追求利潤。
“土地市場方面,11月土地成交依然活躍,全國土地市場回暖明顯,地價上漲也導致房價出現反彈。”張大偉稱。
政策預期政策外緊內松
市場人士如何判斷明年樓市的調控政策走向?
張大偉認為,在他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樓市的政策表述偏松,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房價回歸合理”,今年雖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但同時提出信貸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穩中求進。因此,他預計明年的樓市調控政策將繼續保持“外緊內松”——“外緊”是指全國性的限購限貸政策必然不會放松,房產稅明年也存在從嚴的可能性;“內松”則主要體現在信貸政策可能放松。
在張大偉看來,房地產市場存在許多無法單純依靠市場解決的頑疾,比如土地財政、居民投資渠道狹窄等,這客觀上決定了房地產調控仍將繼續推進。
樓市走勢明年溫和上漲
張大偉認為,依據對樓市調控政策的上述判斷,他預計明年樓市將繼續保持量價齊升的狀態,但調控政策將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綜合來看,平穩發展仍將是明年樓市發展的主基調。
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11月出現了房價加速反彈的勢頭,表明全國樓市已從“嚴冬”中回暖,市場復蘇明顯,預計今年最后一個月樓市成交量將繼續處于高位,價格也將小幅上漲。明年房地產調控將進入“微調期”,在城鎮化、穩增長及偏松的貨幣政策推動下,房價將在5%-10%之間小幅度溫和上漲。
□北京
新房漲幅超過二手房
就北京數據來看,11月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環比雙雙上漲。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0.9%,環比上漲0.8%,環比漲幅較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二手房方面,同比下跌0.2%,環比上漲0.3%,漲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同比則下降0.2%。
>>解讀
明年成交或繼續增加
張大偉表示,從歷史數據看,一般北京11月的樓市反彈幅度都會比10月大。相比全國其他地區,北京今年國慶前后樓市供應較少,不少項目延至10月下半月開盤,所以成交量在11月體現得比較明顯,由此帶動了價格回升幅度較大。在人口基數龐大的北京,市場需求并不缺少,明年北京樓市成交量有繼續增長的可能性,但限購和限貸也會抑制成交量爆發,房價不會大漲。
本報記者顧夢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