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至少三次提到為企業減負,還提出打造新型政商關系,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分組討論中,不少委員是圍繞著兩點來談感受的。他們認為,企業減負還需要加大力度,“親”“清”的政商關系,仍需要在“親”上做文章。 發了7億工資2億是政府收費 區工會還拿走了1000萬元 全國政協委員左宗申告訴記者,去年我國全面實行營改增,盡管減了5000億,但他詳細算了算,制造業僅享受到了0.04%;其余大量放在了流通領域,制造業享優惠少得可憐。 在涉企收費上,他認為目前我國的企業負擔還是很重。以他的企業為例,他在重慶的企業去年發了7億的工資,其中2億是政府收費。“比如工會,它也要我們向上交錢。我們不明白,區工會管什么了?一年拿走我1000萬元?”左宗申表示,企業沒有接收殘疾人要交費,住房公積金要交費,計劃生育也要交費……這諸多的收費讓企業負擔非常重。他建議,對這些費應該加大“減”的力度,真正為制造業減負。 住魯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兼山東主管合伙人張國俊告訴記者,我國企業負擔確實較重,除了各種稅之外,還有各種費,再加上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較高,影響企業發展還有一些制度性成本也比較高,都需要下大力氣減負。“從稅費方面都需要減少,這是‘放水養魚’的過程,國家必將受益。”“國家稅收改革,我建議直接實行以稅為主的稅制改革,不要收費了。”全國政協委員南存輝則建議,政府出了涉企稅和費的清單,還應該出一個不征收的“清單”,防止被取消的收費換個“馬甲”死灰復燃。 營改增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農民沒法開增值稅發票怎么辦? 談到營改增,張國俊告訴記者,這項影響全國所有的企業的改革,去年全面試點,取得一些較好的效果,但同時凸顯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因為只對增值部分收稅,對那些環節較多的制造業,可能感覺比較受益;但因為它需要增值稅的發票,如果是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行業,它從農民手里買農產品,農民不可能開具增值稅發票,這就沒法抵扣。” 再如專業服務業,張國俊說,過去傳統是按照5%的營業稅收取,現在是按照6%的增值稅來收取。“對于那些人員密集的企業,它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員工資,所以營改增它沒有得到實惠,反而加重了負擔。”張國俊說,將來中國的發展,恰恰是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企業,而越是發達的國家,它的專業服務業會越發達,制造業會慢慢轉移。所以他建議,營改增應對每個行業應該有所區別,應盡快出臺一些細則,全面降低企業稅負。 “親”“清”政商關系 仍需在“親”上做文章 “去年習總書記提出親、清的政商關系,一年來,確實感覺到了變化。”全國政協委員王偉告訴記者,他原來有個項目,用了7年時間和政府搞好關系,搞不好就不好弄。“去年我搞了扶貧項目,政府工作人員別說吃飯,連工作餐都不吃,效率反而很高,農民已經受益。” 但也有不那么“親”的。全國政協委員傅軍表示,他感覺基層政府不作為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他去很多地方辦事,“表態的人”很難找到,找人簽字非常難。政府部門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敢于作為,總體感覺辦事效率不高。“我在湖南有一個項目,4年前與政府簽的全面合作合同,簽了后負責人換了3個了,新的接手人不敢表態。” 南存輝告訴記者,為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今年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概念。“浙江省工商聯跟蹤調研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經常有些干部理解不一樣:到我這個部門最多跑一次,而不是一次就把事情辦好。” 住魯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嵐橋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成表示,政府在簡政放權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就港口建設項目審批程序來說,目前來看審批程序仍然過于復雜繁多,甚至出現了放權不簡政,反而增加了審批環節。”他告訴記者,港口審批項目從開展前期、設計、試產、驗收到開放5個環節,需要組織各類審查會、驗收會30余個,涉及港航、安全、環保、海洋、發改、海事等省市區三級部門,以及規劃、消防、航標處、水利、口岸、維穩辦等10余個不同的行業主管部門。“發改部門相對審批環節較少,主要還是交通港航、海洋部門等審批程序多、時間較長。” 在這一點上,南存輝認為,政府應出標準,不管是多少項要求,企業所要做的就是一一落實,只要滿足清單里的要求,“寬進嚴出”就可以。 |